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後,個體運輸業發展較快,對傳統的計劃經濟條件下的國有和集體運輸企業形成強大的衝擊。許多企業由於車輛老化,經營虧損,紛紛把車輛轉讓或承包給企業職工和外部人員掛靠經營。以渦陽縣為例,原國有企業阜汽集團汽車六隊的貨運車輛,在1994年,實行單車承包製,不久又實行對外承租製,根據車況的新舊程度,把貨車分為一年租賃期、二年租賃期和三年租賃期。1996年,六隊貨車實行產權轉讓,全部處理給職工或者出售給外部人員。
2000年前後,隨著農村剩餘農動力和城市下崗職工的增多,由於運輸業相對收益較快,許多汽車銷售公司利用個體業戶資金短缺的實際,采取銀行貸款等方式融資購車,吸引購買力,占領市場。一些銷售方和相關人員,看到掛靠經營有利可圖,成立專門的運輸公司,提供貸款融資、代辦證件、代繳稅費等業務和服務。據調查,一些汽車銷售市場周邊也是貨運公司的主要集中地。